李国杰院士:科研工作为何效率低下
作者:李欣凌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日期:2011年
商品名称选择:萧中院士
达
李国杰:为什么科研工作效率低下?
投资的增加掩盖不了“缺钙”的精神
“除了对本单位职称的个人评价和排名发挥积极作用外,我们是否应该思考科学研究和发展是否能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产生更大的影响?”日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李国杰院士在深圳举行的“2011中国计算机大会”上批评了研发效率低下的问题。对于大量无用甚至无效的研究,他认为这是一个“混乱”的群体
据报道,中国对科研的投资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不到90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062.6亿元 国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经费每年增加20%以上。 2009年,全国参与研发活动的人数(中级以上职称和博士学位)达到318.4万人,成为世界上在该领域人力资源投资最多的国家。
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排名也在向前推进,但李国杰认为,我国大学和研究所的研发成果并不好,许多所谓的研究工作既不能产生新知识,也不能帮助企业。
李国杰认为,从表面上看,中国计算机产业的规模在扩大,研究人员的数量在增加,但绝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在做模仿、跟踪和开发工作。
李国杰院士感到欣慰的是,以华为和其他公司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现在已经与大型外国公司平起平坐。没有可以追随的对象。只有进行前瞻性研究,他们才能占据制高点。
李国杰院士对引领科技和工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有很多想法。 他认为,开展前瞻性研究不仅需要技术积累,还需要勇气和远见。 然而,他“恨铁不成钢”:“我们当代科技人员的勇气和胆识不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普遍存在“缺钙”的问题 老一代研究人员敢于制造原子弹和氢弹,但现在一些年轻的研究人员是“软骨头”,只满足于做小事。 “
李国杰解释了什么是“小事”:“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科技评估系统强调‘数字’评估,研究人员‘只看树木,不看森林’,习惯于技术细节的改进,缺乏判断宏观市场和对未来的洞察力 “李国杰说,世界上有不同的政策对普通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 美国更加重视企业之间的竞争。 1987年,美国开始研究先进电视 数十家公司最早参与了这一过程,最终通用仪器公司开发了数字电视,这成为了一项新标准,迫使日本和欧洲放弃了过去的模拟系统。
日本和欧洲强烈鼓励在赛前技术方面的合作,政府也主动提出组织联合技术研究。 当欧洲开发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时,它迅速统一了许多移动通信公司的技术解决方案,并成功形成了全球移动通信标准(GSM global communication standard)。
李国杰建议中国的前瞻性研究应该强调“一起做大事”。 如果目前计算机领域的研发形势继续下去,李国杰担心“一件大事可能做不到”
阅读更多
李国杰院士: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制度设计
李国杰院士:做有用的研究,不要只怪环境
特别声明:本文的重印只是为了传播信息,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本网站,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上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再版或联系再版费,请联系我们。